第181章 不止一把?(3k)(2/3)
鸢略一思忖,笑着摇了摇头:“那把剑啊,是上古年间就落在这地界儿的。诸位不知道这事,实在不奇怪。毕竟那会儿,这地方还不一定有人烟呢!”
众人这才恍然大悟,心里的疑云总算散了些。可刚放下心,又有人急忙追问道:
“小先生,青泥河那边不是有座荒了好些年的石桥嘛,那石桥底下也有一把剑呢!只是那把剑的来头,咱们也说不上来,您知道那是啥时候的剑不?”
比起澜河底那把无人知晓的剑,青泥河石桥下的剑,这一带的人倒是人人都清楚——还因它惹出了不少故事。
其中最近的一桩,还是前些年高县令凭着八篇传世文章,引来了不少外地游人的时候。
当时有个壮士,自恃武艺高强,见了石桥下的剑,就想把它摘下来,也好拿去四处吹嘘显摆。
为求稳妥,他特意花了三十两银子,请镇上最有名的铁匠,打了条食指粗细的精铸铁链。
到了摘剑那日,他又找来了十来个身强力壮的小伙牢牢攥着铁链一端,自己则拴着另一端,慢慢往桥下悬去。
可谁也没料到,刚悬到离桥下的半空,只听“咔嚓”一声脆响,那看着结实无比的铁链,竟毫无征兆地应声而断!
那壮士在他家乡据说颇有名号,见过不少风浪,可此刻连呼救都来不及,整个人像断线的风筝似的,直直摔向桥下的乱石堆。
众人只听一声闷响,再看时,壮士早已没了气息。
按说这事到这儿,顶多算桩意外,可真正叫人啧啧称奇、议论至今的,还在后头。
高县令刚听闻此事时,第一反应便是铁匠偷工减料,才让铁链断了害死人,当即差遣衙役去拿那铁匠问话。
可铁匠被抓来时,一路哭嚎着喊冤,跪在县衙大堂上连连磕头:
“大人明鉴啊!为了这条铁链,小的用的全是特意珍藏的上等精铁,火候、锻打都没敢半点含糊。铸成后小的亲自吊着二百来斤的石磨试了足足三次,铁链都纹丝不动!”
“就连那壮士来取链时,也当场拎着百斤重的石碾子试了,他自己都说‘结实得能吊头牛’,这怎么会断啊!”
旁边还有几个学徒和好事者作证。
高县令听得心头纳闷,既然铁链这般结实,怎会平白断了?
他当即叫人把断了的铁链抬来,亲自俯身查验。这一看,高县令也惊住了:
那铁链果然是实打实的精铁所铸,链环纹路紧实,半点偷工减料的痕迹都没有,可断口处却平得像用快刀削过一般,齐整的连一根毛刺都没有,分明是被什么利器生生削断的!
可世间哪有这般厉害的物件?要知道,那铁链足有食指粗细,寻常钢刀砍上去都未必能留个痕,怎会被“削”得如此干脆?
当时高县令查来查去,始终找不到头绪,最后只能暂且按“意外”结了案。
可眼下众人亲眼见了澜河被人一脚断流的神异景象,再想起青泥河石桥下的旧案,难免交头接耳地嘀咕。
先前只当是意外,如今见了这些神神鬼鬼的事,难不成当年那铁链断裂,也藏着什么门道?
这话倒真点醒了杜鸢。他顿了顿,回忆起来时路过青泥河的方向,抬眼朝着那个方位望了过去。
这一眼望去,杜鸢还真瞧出了异样!
只见青泥河石桥上空,竟萦绕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锋锐之气,那气息虽淡,却带着几分逼人的凌厉,隐隐刺得他双眼发疼。
‘不止一把剑?’
杜鸢心头猛地一跳,这念头刚冒出来,又一个更惊人的